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张为 姚望)集大家之智慧,谋发展之良策。1月11日,汨罗市举行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研讨会,邀请20余位农业农村部、省市级农业领域专家领导,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进一步为汨罗市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提供理论支撑,探索实践路径。
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建成:
“汨罗是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张建成提出,汨罗要切实扛起示范创建的历史责任。示范创建期内,汨罗市需要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进一步探索、总结、提炼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建设路径,以“汨罗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毛翔飞:
“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是以点带面、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
毛翔飞从“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组织方式的需要,探索不同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需要,探索乡村振兴要素集聚实现路径的需要”三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重要性,并就怎样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及强化指导服务,确保创建任务落实落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首席专家、研究员肖运来:
“个人认为,汨罗的乡村振兴工作是走在中部乃至全国前列的。”
肖运来建议,要在继续做好示范创建工作的同时,讲好汨罗经验故事,力争将三年汨罗示范经验、做法和模式,充分、系统地总结并传播开来。同时,肖运来对汨罗市如何加快振兴乡村产业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县提出思路和建议。他说道,产业振兴是“五大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文化、组织、人才、生态振兴才有基础。其重中之重是抓好两件事,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和深度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
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丁胜华:
“汨罗市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丁胜华从自身研究方向出发,提出汨罗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生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业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强县。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仁才:
“汨罗在现有乡村振兴创新模式中的两大亮点值得进一步深化、优化与凝炼提升。”
王仁才肯定了高丰村“小田改大田”过程中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退出相结合模式,以及暸家山社区“五位一体,基层自治”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认为它们分别破解了乡村振兴中的两大难题。结合研究方向,他建议汨罗可在果树产业方面规模化生产主导产业和小规模发展特色高值水果产业。
在随后的讨论中,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军建议汨罗在布局农业产业项目的同时,以粮食加工为龙头,以屈子文化和农耕文化为载体,以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发酵农业等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并成立“汨罗市粮食产业链企业协会”,解决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岳林提出要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共同创新创业意识,建议产业发展上明确重点与核心,发动群众共同创建新型产业发展平台。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周其林建议产业发展既要抓规模,也要鼓励小而精、有生命力的特色小产业发展,同时注意本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胡建群、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长任晨阳和省文化旅游厅四级调研员郑万红则分别围绕示范创建注意事项、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审:柳勤进
二审:游 岚
三审:刘胜丹
责编:游岚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三个维度,重温总书记讲述的抗战岁月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和总书记面对面 | 青山常在路更长
学习新语·抗战|铁军忠魂 永不褪色
学习手记 |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读懂“两山”理念的实践导向
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千湖归来 “中华水塔”焕新生
学而时习之|焦裕禄精神是一盏明灯
下载APP
分享到